在2025年的春天,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再次聚焦了环保爱好者的目光。第三届深圳私约环保论坛于3月28日在福田会展中心成功举办,吸引了众多穿帆布鞋、背环保袋的年轻人参与。这场原本小众的环保聚会,今年却异常火爆,需要提前三个月抢票,足见公众对环保议题的热情与关注。
深圳私约环保论坛,自其诞生以来,便致力于搭建一个公众与环保组织、企业、专家之间的交流平台,通过分享环保知识、展示环保成果、推广环保理念,激发更多人的环保意识,共同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今年的论坛,更是将这一主题推向了新的高度。
论坛开场便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环节。主持人阿杰举着部碎屏手机,向在场观众提问:“在座哪位觉得,换个手机膜跟环保八竿子打不着?”这一提问迅速引发了观众的共鸣。随后,大屏幕弹出的一组数据更是令人震惊:深圳去年废弃的手机膜连起来能绕梧桐山18圈,而这些塑料制品最终有37%流入了大鹏湾海域。这一现实问题,引发了大家对日常生活中环保行为的深刻反思。
华为环保工程师小林的演讲,则为现场带来了一丝希望。他介绍了华为正在研发的可降解手机膜,这种手机膜泡在海水里三个月就能变成鱼饲料。这一创新技术,不仅解决了手机膜废弃后的环境污染问题,还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新的食物来源。现场观众对这一技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,纷纷掏出手机下单购买。
下午场的“未来垃圾站”沙盘演示,更是颠覆了大家对垃圾处理的传统认知。深能环保的工作人员通过沙盘演示,展示了他们与农科院合作研发的厨余垃圾处理系统。居民将菜叶子等厨余垃圾倒入机器,两小时后就能得到淡绿色的有机肥颗粒。这种有机肥种出来的草莓,甜度比市面高出2个点。这一演示不仅让观众看到了垃圾变废为宝的可能性,也激发了大家对环保技术的兴趣和期待。
论坛的手作区同样热闹非凡。张阿姨带着她用旧牛仔裤改制的挎包,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。这些原本只能当抹布的废料,经过张阿姨的巧手改造,变成了时尚又实用的挎包。旁边的大学生则展示了他们自制的易拉罐台灯,既环保又能卖钱。这些手作作品,不仅展示了环保的创意和乐趣,也让观众看到了环保行动在日常生活中的无限可能。
论坛期间,还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瞬间。二十多个参与者自发组织了一场行为艺术,他们在科苑路的自行车道上用粉笔画满咖啡杯图案,沿途共享单车的车篮里都塞着种子纸。这一行为艺术旨在鼓励人们选择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,减少碳排放。同时,隔壁健身房也趁机搞起了“骑行发电换体验课”,动感单车被蹬得冒烟,场面十分壮观。
深圳私约环保论坛的成功举办,不仅展示了深圳在环保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先进技术,更激发了公众对环保的热情和参与度。论坛闭幕时,一位改装共享单车的95后小伙说出了大家的心声:“谁要天天跟人念叨‘救救地球’啊?我们就想把环保做得像刷短视频一样上头。”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些飘,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深圳年轻人对环保的热爱和执着。
如今,在深圳的大街小巷,太阳能充电长椅、能扫码查来源的外卖餐盒等环保设施随处可见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,正是深圳私约环保论坛等环保活动所带来的积极影响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深圳将成为一座更加绿色、更加宜居的城市,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。